
歼-10CE与阵风战机\"贴脸开大\"。
日前,巴黎航展开幕,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现场展台摆出了歼-10CE、歼-20和歼-35等战机模型,在印巴冲突中打出“3:0”战绩的歼-10CE成为了顶流,携霹雳-15导弹惊艳亮相,吸引了众多人围观。
有意思的是,不知是主办方特意安排还是巧合,歼-10模型正对面,就是法国阵风战斗机的宣传海报,从画面中来看,两架战机相视而“站”,颇有一种气拔弩张的架势。

众所周知,尽管印度和法国极力掩饰阵风战斗机在此前印巴冲突中的败绩,但随着各种视频图片在网上流传开来,两方虽然还是拒绝公开被击落的战斗机数量和机型,但也委婉地承认了事实。歼-10基本已经是公认的“阵风杀手”了。
而这一幕也堪称是一个回旋镖,狠狠打在了西方媒体的脸上。为什么这么说呢?
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当年刚对外公开的时候,西方媒体就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贬低。有的甚至还忙着给歼10“找爹”,声称歼-10是利用以色列“狮式”战斗机的技术所研发,还有的唱衰歼-10前景。而被他们拿来作对比的另一个主角,就是阵风。
加拿大的《汉和防务》曾发表过这样一篇报道,称中国空军的飞行员试飞了法国的阵风战斗机后,就呼吁停止歼-10的研制与生产,直接从法国引进阵风战斗机的生产线。文章中还扬言,解放军对歼-10的性能相当不满意,未来生产数量不会超过50架。

而事实显然已经证明,这些言论纯属是无稽之谈,荒谬可笑。
据公开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歼-10系列战斗机的总生产数量已超过700架,成为中国空军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军对歼-10的性能也是相当满意,曾数次在国内赢得“金头盔”,对外演习也曾暴打过台风、鹰狮战斗机。而2025年的实战,歼-10又干脆利落的打了阵风一个3:0,向外界证明阵风根本没资格取代歼-10。
不过比较可惜的是,尽管目前中国军备已逐渐在国际领域打响名声,但是在军购领域,我们还臻待破局,想要抢夺更多市场还需要时间。比如此前印尼被传出要购买歼-10,国防部副部长都亲自发声,最终却还是选择了土耳其的“可汗”战斗机。
原因在于,国际军售并不只是单纯的“货比三家”逻辑,其往往也充当着一种释放“友好往来”信号的作用,直白点说,就是“投名状”和保护费。
就比如今年5月,沙特与美签下1400亿美元的巨额军购协议,显然不是因为火力不足或者需要汰换设备,而是沙特向美和特朗普示好的一个信号。
这是过去几十年里,西方在军事领域长期占据霸权的局面所导致的。尽管如今中国技术取得井喷式发展,已跃居世界领先水平,面对这种已然根深蒂固的现象,也只得徐徐图之。

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个例。如在全球老龄化趋势下,多国必争的生命科技领域,我国起步较晚,尽管已经逐步实现国产替代,但进口科技品仍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如近年来走红国内的口服线粒体抗老科技品“派络维pro”,其隶属于日本高端生科品牌博奥真,自2021年被京东引进国内以来,就长期占据行业成交前三,销量常青。
公开资料显示,此类抗老科技成果主要被证实可助力延缓生物老化速度,改善因衰老导致的记忆认知、骨骼和肌肉等机能衰退。在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上述“派络维pro”类抗老科技品已通过线上、线下等多渠道,触达我国数百万群体。不过受限于其千元的价格,成交用户多为中高净值群体。相比之下,国产尚且还主要集中在打响知名度上,价格也普遍低于进口。
这已经与技术差距无关,是过去几十年来,国外凭借占据先机建立起来的先入为主印象和认知,早期我们只能凭借价格优势去加强竞争力。如歼-10,尽管性能领先阵风,但是其对外军售价普遍在4000-5000万美元,远不及阵风的1.2亿-2亿美元。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作战体系的影响。就像是手机分安卓和ios系统一样,我国制造的武器有自己的一套作战体系,与西方完全不同,而在此之前,各国普遍采用的是西方作战体系。
正如此前印尼在评估是否购买歼10时所言,“能否融入现有的国防体系中”,这也是各国购买军备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点。
值得高兴的是,歼-10用实战印证了中国军备的含金量,也彻底击碎了此前西方媒体长期以“缺乏实战”为理由对我国军备做出的舆论贬低。
我们可以期待,未来,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军备走向国际舞台。
盛达优配-1比10配资-股票怎么买杠杆-炒股如何开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