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这样一位音乐人。
罗大佑为他打破“香港无真音乐人”的判断。
周润发因他放下“不关注音乐”的习惯。
每年6月30日,黄贯中都会在微博上追思,不曾缺席。
虽离去32载,他的歌曲仍然传遍大街小巷。
他就是香港殿堂级摇滚乐队Beyond的核心人物,黄家驹。
01
1962年6月10日,黄家驹出生在香港一个普通的劳工家庭。
他排行第四,前面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两岁时,家驹迎来了他的弟弟黄家强。
就这样,一家七口挤在一个不到30平米的房子里。
儿时的黄家驹,活泼好动,骨子里藏着一股乐于挑战的劲。
他经常带着玩伴到附近的山上捕蜻蜓,抓蚱蜢。
有时候还带上火,在野外整一顿烧烤,是名副其实的孩子王。
12岁时,黄家驹偶然间在电视上看到英国摇滚歌手David Bowie。
David Bowie标新立异的造型,加上富有磁性的嗓音,让家驹心头一震。
之后,他开始搜寻一切与David Bowie有关的音乐资料。
还去挑选布料,想着做一身奇异的西裤或者衬衫模仿他。
不得不说,这段时间的热情对家驹以后的音乐风格产生很大的影响。
15岁时,邻居搬家时丢弃了一把破木吉他。
家驹想着送人,结果对方嫌弃太破,他就自己留下了。
没想到,有了这把吉他,没事弹两下,却越弹越上瘾。
由于不爱学习,做功课的时间不多,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和吉他待在一起。
毕业后,黄家驹找了一份工作,上班时间还偷偷溜回去弹吉他。
下了班之后,更是没日没夜地弹。
那时,黄家驹还加入了一支地下乐队,担任吉他手。
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指导和系统的训练,黄家驹经常被乐队主音吉他手讽刺挖苦,后来直接被赶了出来。
“你弹得太差了”,这句话刺激到了黄家驹。
往后,他更加努力地练习,为了记忆复杂和弦,更是创造疼痛记忆法,用烟头靠近手指产生的痛感配合练习。
由于弹的是木吉他,家人还能忍受住。
后来,黄家驹省吃俭用买了一把二手电吉他,家人实在受不了,都谴责他。
他不得已存钱买个耳机,在吉他的世界里自由自在。
02
1983年,黄家驹找来叶世荣和另外两位朋友,参加香港举办的“山叶吉他比赛”。
希望能在比赛中获得不错的成绩,超越其他乐队,他们给乐队命名为Beyond。
在叶世荣家的旧房子里,他们一有空就聚在一起,经常半夜两三点钟还在练。
邻居们承受不住,上门找没有效果就骂,后来没办法直接投诉。
可是,这一系列的操作还是没能挡住他们练习的热情。
后来,周围的邻居大多忍受不住,都搬家了。
那时,参加比赛的乐队大多是翻唱。
黄家驹却坚持原创,想到自己在地下舞台时不时受到别人的冷眼和嘲笑。
极具冲击力的《大厦》让评委席一惊。
夺冠时的纯音乐《脑部侵袭》,主办方人员有人站立起来,惊诧一把破吉他成就了摇滚。
不出意外,Beyond拿了冠军。
原以为夺冠之后,会一举成名。
可事实远非所想。
那时候,香港掀起一股情歌热潮。
Beyond这支摇滚乐队成员,留着桀骜不驯的长发,穿着个性的皮裤显得格格不入。
尽管也频繁参加地下演出,坚持创作,却一直没有什么影响力。
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一直显得默默无闻。
当然,这期间乐队成员也在发生变化,直到1985年,我们所熟知的经典阵容搭建成功。
黄家驹是主唱兼吉他手。黄贯中主音吉他手兼主唱。黄家驹的弟弟黄家强担任贝斯手。叶世荣担任鼓手。四个人凑在一起,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别人都是先成名再开演唱会,他们想着开演唱会成名。
于是,自费开演唱会的工作拉开帷幕。
没有经纪公司,没有赞助商,为了筹集演唱会的资金,每个乐队成员都打了好几份工。
黄家驹最多的时候更是打了五份工,冷气工、电视台布景员都做过,有点琐碎时间,发传单这样的工作也乐于接受。
尽管如此,这些辛苦挣来的钱只是杯水车薪。
后来,他们不得不向银行贷款了16000港币,才算勉强凑够了开演唱会的费用。
黄家驹亲自跑到大街售卖门票,在天桥上张贴宣传标语,忙得不亦乐乎。
可是,令他们失望的是,这场名为《永远等待》的演唱会,到来的观众不足一半。
演唱会过程中,还不断有人离开。
结果,演唱会非但不赚钱,还赔了6000多。
黄家驹不甘心,想着再给自己一个机会,如果不成功,大家好聚好散。
于是,他说服各成员自掏腰包为乐队出了首张专辑《再见理想》。
遗憾的是,这张专辑也没有引起什么水花。
不过,也是在这个时候,贵人从天而降。
有次,Beyond乐队在地下演出,他们的热情和现场表现吸引了知名经纪人陈健添。
陈健添主动与Beyond成员接触,并与他们签订了合约。
Beyond乐队终于有了经纪人,并签约了刚成立不久的新艺宝唱片。
黄家驹心想,要想在商业化的市场玩真正喜欢的音乐,必须让乐队有一定的知名度。
于是,他们开始向流行靠拢,剪去长头发,讲究清爽的穿搭,一改往日桀骜不驯的风格。
这一举动,还被地下摇滚乐团大骂是“叛徒”。
1988年,Beyond乐队终于迎来事业的春天。
他们推出的专辑《秘密警察》取得显著反响,其中的《大地》更是入选了十大劲歌金曲。
据说,黄家驹写完《大地》后,觉得黄贯中沧桑感的嗓音更适合唱这首歌。
黄贯中觉得是黄家驹的原创歌曲,直接拒绝。
黄家驹一再真诚邀请,黄贯中才答应的。
这里可以看出,黄家驹独到的音乐眼光和团队发展意识。
《大地》过后,Beyond的事业迎来巅峰。
03
大家都知道,黄家驹被称为华语乐坛的传奇人物。
其实,不仅仅因为他坚持原创、追求音乐理想,更在于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超越个人、追求和平与大爱的精神。
在那个情歌流行的年代,黄家驹用一首首非情歌音乐走进人们的内心。
他的歌曲总能带给人们爱和力量。
1989年,他一首《真的爱你》,歌颂母爱,至今都是母亲节的流行主题曲。
1990年,黄家驹随香港电台远赴巴布亚新几内亚,目睹战争的残酷,看到人们的遭遇。
再听到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的传奇事迹,心生敬佩和感慨。
创作出《光辉岁月》,对曼德拉的无比敬佩和追求和平的情感一览无余。
此后,黄家驹在香港乐坛一度成为华语摇滚的领军者。
人红了,各种商业活动也跟着来了。
几个人被公司安排参与各种各样的节目,还要演电影和电视剧,导致创作的时间越来越少。
这让黄家驹心烦不已,他一首《俾面派对》直接讽刺娱乐圈光怪陆离的现状,不惜得罪整个娱乐圈。
并直言“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
黄家驹看不惯的直接批判,毫不留情。
骨子里却是旁人没有的赤诚与善良。
他多次参加公益演出,并发起 “第三世界基金”,希望可以帮助需要的人。
1991年,Beyond在非洲肯尼亚,黄家驹看到无家可归的儿童,竭尽所能地收养了数位难民儿童。
平时,朋友有难处,他会大方帮助。
粉丝等到很晚和他见面,他会为对方付返回的计程车钱。
舞台上看到有乐坛新人没有收到花略显尴尬,他会很贴心地把自己的手捧花递给他。
演唱会现场,保安和歌迷之间发生了冲突。
黄家驹不紧不慢,调和双方的矛盾。
他会对保安说:“歌迷不是想搞破坏的,对她们温柔一点好不好呢?”
也会对歌迷说:“保安们要维持现场的秩序,有时候动作粗鲁一些,但是要感谢保安哥哥的辛苦工作。”
原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局面,被黄家驹轻松化解。
正是这样的黄家驹,得到的不仅是歌迷们的简单喜欢,而是入了心的偏爱与牵挂。
04
1992 年初,黄家驹实在不愿应付香港娱乐圈繁杂的活动。
再加上当时的乐坛处于“偶像工业”的鼎盛期,市场上都是翻唱和套路化的情歌。
黄家驹始终热衷于原创,注定只能与理想的距离越来越远。
此时,经纪人提议将工作重心放在台湾,同时考虑向日本市场发展。
毕竟,当时日本的音乐市场比较成熟和多元化。
日本的 Amuse 公司此前观看过 Beyond 的演唱会,对他们印象极佳。
双方一拍即合,Beyond 的工作重心就此转移到日本市场。
只是,真正到了日本之后,才发现一切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语言障碍加上文化差异,以及日本严格的音乐制作体系,都让他们感到压力巨大。
而且,为了有影响力,在日本也难逃参加各种节目的命运。
黄家驹的心情陷入低谷。
△注意刘德华看得奖的黄家驹的眼神,满眼都是欣赏之情
1993年,正值Beyond 乐队成立十周年,黄家驹将在日本的艰辛化作创作灵感,写出歌曲《海阔天空》。
可惜,这首歌早期不被看好,5分24秒的长度让电台DJ难以适配节目时段。
唱片公司剪头去尾,改为4分钟的版本,仍然不被认可,后来甚至被停播。
6月30日,黄家驹在日本富士电视台参加节目,不幸从高台坠落,后脑勺着地。
昏迷六天,还是离开了。
内容疑似 AI 生成,请谨慎甄别
这个噩耗传回香港时,乐坛陷入震动,人们才猛然回头品味这首绝唱的深意。
全香港的电台都在单曲循环《海阔天空》,只是黄家驹再也听不到了。
据说,原本滞销的专辑三个月内从2万张飙升到30万张。
时至今日,这首曾被嫌弃的歌曲,还被疯狂传唱,已成为跨越时代、跨越阶级的精神颂歌。
黄家驹的生命被定格在31岁,好像也被定格在这首歌中。
每次这首歌响起时,人们总会想起那个抱着吉他、眼里有光的不羁少年。
其实他未走远,那些关于坚持、自由和爱的勇气,早随着歌声融进普通人的岁月。
陪着我们,一次次走向我们自己的海阔天空。
来源/1号唠嗑员
盛达优配-1比10配资-股票怎么买杠杆-炒股如何开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